透析患者血管发生钙化会使动脉僵硬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那么,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应该怎样防治血管钙化呢?
钙在人体组织细胞中是以离子钙和结合钙的形式存在的,但钙盐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析出并沉积于组织细胞内,则称为病理性钙盐沉着,比如血管钙化;心血管系统发生的不适当的生物钙化被称为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发生的机制除了与传统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有关以外,还包括非传统因素,即钙磷代谢紊乱、慢性炎症、肾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而导致血管钙化最主要的原因是钙磷代谢紊乱,当钙和(或)磷浓度在局部和循环中的浓度超过磷酸盐的溶解度乘积时,不溶解的碱性磷酸钙在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血管钙化。
提醒广大透析患者,一旦发生血管钙化是很难治疗的,成功的肾移植也不能阻止钙化的进展,关键在于预防。建议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患者应通过控制磷的摄入而防治高磷血症的发生,选择性使用磷结合剂以及增加血液透析频率和时间;对合并血管钙化的高磷血症患者,建议使用非含钙磷结合剂,非含钙磷结合剂可减轻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进展,因此可降低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2)避免透析患者高钙血症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减少饮食或药物中钙元素的过度摄入、使用低钙透析液、对于高钙血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含钙磷结合剂,避免增加血管钙化风险。
(3)对于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通过甲状旁腺部分切除来降低周围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并且避免长期过大剂量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而减少高钙和高磷血症的发生。
(4)一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可改善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脉波速度和左心室肥厚。此外,患者要做到透析充分,每日透析或每日夜间透析,可改善血管僵硬进而防止钙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