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肾性水肿有什么特点?
2、肾病为何会出现水肿?
3、肾性水肿应该如何治疗?
什么是肾性水肿?
所谓肾性水肿指的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的水肿。
这种水肿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称性,一个是指凹性。
肾性水肿经常出现的部位是眼睑、小腿和脚,总是对称性出现,不会出现一边肿一边正常的情况。
所谓指凹性,就是我们俗称的“一按一个坑”,用手指按下会出现一个坑,并且不会立刻消失。
但是,眼睑部位由于组织松散,很容易出现水肿,比如喝水多、睡眠不好、揉眼睛、流泪等等,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肾性水肿是怎么产生的?
肾性水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解质紊乱,二是大量漏蛋白。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钠离子代谢紊乱,很容易引起晶体渗透压失衡,水分从细胞内被挤到细胞外,形成水肿;
大量漏蛋白,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尤其是血浆白蛋白的降低,会引起胶体渗透压失衡,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进入组织间液,引发水肿。
因此,对于肾病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饮食要少盐和摄入优质蛋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水肿。
肾性水肿的治疗
1、水钠潴留造成的水肿
通常用利尿剂。
利尿剂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钠离子在体内的滞留,从而消除水肿。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降低血压,所以应该在上午服用,睡前不宜服用。
2、血浆白蛋白降低引起的水肿
通常要补充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是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比如鱼肉、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
蛋白质补充过多会加重蛋白质漏出,从而加重肾脏受损,因此需要控制摄入量,也就是所谓的“优质低蛋白饮食”。
一般来说,肾病患者每天补充的蛋白质为每公斤体重0.6-1克。
血浆白蛋白下降比较严重,可以使用人工蛋白注射来暂时提高,但这并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