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检查化验
发布时间:2023-02-06浏览次数:7
芬兰型诊断
(1)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常借助于羊水中的甲胎蛋白。AFP是一种正常的胎儿期的蛋白,由胎儿肝、卵黄囊及消化道合成,其分子大小及电化学特性与血中白蛋白者相似。妊娠13周时胎儿血中浓度达到高峰。当胎儿发生蛋白尿时,则AFP随尿蛋白进入羊水中。故对曾分娩过本病小儿的孕妇于再次妊娠11~18周时检测羊水的AFP可有助于产前诊断。但应注意此种蛋白之增高还可见于有神经管畸形的小儿,但神经管畸形者除羊水中AFP增高外,胆碱酯酶也增高,可资鉴别,此外AFP还可见于双胎、Turner综合征等。近年由于对NpH-SI基因序列的研究,已有望做出确切产前诊断。
(2)临床诊断依赖于:
①家族史。
②宫内已有蛋白尿,于临床出现症状时,血中白蛋白多已<10g/L,当纠正血中白蛋白至15g/L时,尿中蛋白可>20g/L。
③胎盘大(>出生体重的25%)。
④临床表现且6个月内GFR常仍系正常。
⑤除外其他已知病因。
⑥肾活体组织检查。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检查化验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CNS患儿的特征性改变,由于在宫内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时,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经管发育不全,也可出现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胆碱酯酶水平常同时增高可资鉴别。
2.尿的改变 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
3.低蛋白血症 CNS患儿血白蛋白水平很低,通常少于10g/L。
4.其他辅助检查
下一篇: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